大家好,今天小华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滑稽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滑稽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上海滑稽戏是怎样
滑稽戏是抗日战争中期在上海诞生的新兴戏曲剧种,由曲艺“独角戏”吸收中外喜剧、闹剧和地方戏曲影响而形成。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深受观众喜爱,著名滑稽演员王无能独树一帜,王、江、刘鼎足而立。1942年,随着独角戏和文明戏的结合,滑稽戏开始影响广泛,成为有影响力剧种。其剧目大致分为五类,包括传统改编、文明戏移植、话剧改编、国外剧本改编与新创作剧目。《阿Q正传》是1981年纪念鲁迅诞辰时的重要演出剧目。
滑稽戏的音乐沿用独脚戏的“九腔十八调”,表演以独脚戏、相声等为基础,又融入文明戏的元素。滑稽戏演员在“说”、“唱”和形体动作上有其独特特点。优秀的演员需掌握多种戏曲唱腔、民间曲调、流行歌曲,以及各种方言,甚至外国语言。其形体动作夸张,有时近乎荒谬。
二、滑稽戏的意思是什么
唐代参军戏和宋杂剧中,都有以滑稽调笑为主要内容的表演形式,某些戏剧史著作将其称为滑稽戏。例如,游国恩和王起等人在《中国文学史》第八章第三部分中提到,宋代的滑稽戏直接源自唐代参军戏,狭义上的宋杂剧即指此类滑稽戏。其内容主要以滑稽讽刺为主,到了南宋时期才开始加入歌舞等元素。
滑稽戏主要通过滑稽手段来表现人物,尤其流行于上海和江苏、浙江的部分地区。抗日战争期间,由江南地区的滑稽曲艺“独角戏”发展而成。这种戏剧形式的特点在于运用江浙地区的各种戏曲曲调和地方方言,以夸张的手法制造幽默效果,使观众发笑。
滑稽戏擅长描绘现代生活,以其轻松幽默的方式反映社会现象。瞿秋白在《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中曾写道:“虽然还没有动刀动枪,这出滑稽戏也就够好看的了。”这说明滑稽戏不仅能够娱乐观众,还能揭示社会现实中的讽刺与荒谬。
滑稽戏的另一个含义是闹剧,有时也被用来形容荒谬可笑的事物。例如,在《袁世凯演义》第四十三回中,陕西独立被描述为反袁战争中的一幕滑稽戏,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荒诞与讽刺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华对于滑稽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滑稽戏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