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华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蓟的功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小蓟的功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蓟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小蓟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小蓟又称千针草、青青草,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对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下血、尿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有治疗作用。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味甘、苦,药性凉,归心、肝经。使用时,可将小蓟煎汁内服,每日常规用量为5~12克;小蓟研末调制后外敷患处,可治疗小儿浸淫疮。现代研究发现,小蓟含黄酮、甾醇、鞣质、烷烃等成分,具有止血、凝血、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不过,虚寒出血及脾胃虚寒者不可以使用小蓟。
本内容由河北省中医院 药学部 主任药师 柴天川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小蓟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中药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的干燥地上部分。一般在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后晒干入药。小时候还常常采割后用水烫煮后喂猪和鸡等。
小蓟其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 cm,直径约 0. 2?0. 125px;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有纵棱及白色的柔毛;质脆容易折断,断面中间是空的。其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较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3?300px,宽约0. 5?75px;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有针剌;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有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为紫红色。气微,味微苦,药性偏凉。
小蓟入药时需经过相应炮制,切段。其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之功。常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症。其效用与大蓟相似,但治疗痈疮肿毒的作用较大蓟稍弱。现临床上除用于各种出血症外,还用于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病症。
刺角芽的图片和作用?
一、刺角芽的信息
其实这种刺角芽属于菊科蓟属植物,被称为刺儿菜、大蓟。刺楸发现,但凡名字带有「芽」和「菜」的植物几乎都是野菜,刺儿芽就是其中之一。刺角芽常长在山坡、荒地和田间地头,其实也很好辨认,它名如其名,其叶子的边缘长有像锯子般细密的针刺,就像木樨科桂花的叶子边缘那样。刺楸小时候就喜欢摘桂花树和刺角芽的叶子去闹着玩割人。
二、可作为野菜食用
猪和牛都不怕刺角芽叶上的针刺,是一种常见的猪草和牛草,刺楸割猪草时曾不慎割到了手,就摘了一片它的叶子揉碎直至出汁液,敷至伤口处止血。此外,刺角芽是一种可食用的野菜,挖的时候要趁早,否则等它老了再挖来吃就有点扎嘴。
1、做野菜吃。作为野菜,刺角芽可以像折耳根那样直接生凉拌吃,也可以汆烫后再凉拌,还可以像香椿芽一样切成碎末后炒鸡蛋。
2、做菜豆腐。提前将黄豆浸泡一天,沥干后捣碎,放入大锅中和刺角芽一起煮,香气扑鼻。
3、做窝窝头。刺儿菜还可以和玉米面做成哟窝窝头,把刺儿菜洗干净切碎,和玉米面挼成团,再搓成一个个窝窝头蒸熟。
刺角芽是小蓟。茎直立,有分枝;叶互生,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小尖刺;头状花序,花淡紫色;瘦果长圆形而扁。生于沟边、田间或路旁。功用同大蓟。具有活血祛瘀,制止出血,消除疼痛等作用。大蓟别名 老牛锉。齿端有不等长的针刺;顶生头状花序,花红紫色。大蓟和小蓟功用相同。
蒲公英和小蓟可以一块泡水喝吗?
蒲公英又叫婆婆丁,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并且还有_定的降压作用,所以,脾胃虚寒和低血压者慎用。蒲公英嫩苗可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强化肝脏的作用,且能降低胆固醇。据《本草纲目》记载,蒲公英可清热毒,化食毒,消恶肿。民间常用于治疗疮毒,脑膜炎,流感及肝胆病。小蓟,性味:甘,温,无毒。嫩苗可食,主治:破宿血,生新血,金疮,呕血,及蜘蛛蛇毒,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等。蒲公英和小蓟能不能在_块泡水喝呢,答案是能。在中药十八反和十九畏中没有这二味在一块的反和畏,当然能放在一起泡水喝了。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华对于小蓟的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蓟的功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