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
[摘 要] 老舍的《四世同堂》反映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古城北京沦陷后,生活在这里的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斗争。?《四世同堂》这部鸿篇巨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蕴为多种角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试图简单分析作品的人物塑造,以完成对该作品的简单评价。[关键词] 北京文化;小人物;得失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总是反映着一定时间和空间内人的生活情况,揭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各种形式表现人的思想感情。老舍的《四世同堂》反映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古城北京沦陷后,生活在这里的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斗争。与多数抗战题材的作品不同的是,作者既没有描述轰轰烈烈的正面战争,也没有表现地下工作者的机智和英勇,而是通过沦陷区北京小羊圈胡同不起眼的小人物每天的见闻和感受来揭示作品主题,小人物是作品的主人公。
一、作品中的小人物
老舍自幼是在城市底层长大的,熟识市民社会小人物的悲哀与痛苦,这就为他的小说以市民社会的小人物为主体奠定了基础。他笔下的小人物长期受到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的陶冶和熏陶,形成一些具有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活习惯。他们都有着遭受不尽的厄运,一个个痛苦地活着,不幸地死去。《四世同堂》以北京被日本人占领后,小羊圈胡同居民八年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画出了市民社会完整的生活图景。
《四世同堂》描写了41个老北京的小人物,有祈老人、祁天佑、天佑太太、祁瑞宣、祁瑞丰、祁瑞全、韵梅、胖菊子、小顺儿、小妞子、冠小荷、大赤包、犹桐芳、冠高弟、冠招弟、钱墨吟、钱老太太、钱孟石、钱少奶奶、钱仲石、李四夫妇、长顺、马老寡妇、小崔、小崔媳妇、小文夫妇、白巡长、丁约翰、孙七、刘嫂、常二爷、陈野球、李空山、蓝东阳、明月和尚、富善、高亦陀、王排长、金三爷等。其中,作者着重描写而又集中体现其戏剧风格的,是那些善良、驯顺而又保守、中庸的市民人物,那些“老中国的儿女”。如祁家老太爷是一位善良、愚昧、思不出狭小的生活范围,谨奉着“知足保和”的古训的老人。在小说的开头,老人由于思想习惯,还半梦幻地生活在一贯的轨道上。听到他的长孙媳谈论战事就像谈论邻家逸事一样。当民族陷入战争的深渊,他所关心的只是“存着全家够吃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①,在他看来,只消“关上大门,再把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②,便足以消灾避祸。他哪里想到这是八年沦丧,弄得家破人亡的大灾大难呢?北京郊区的常二爷,“他不认识多少字,他可是晓得有孔夫子传下来的礼义廉耻,他吃的是糠,而倒出来的是仁义”③,所以当日本人抢了他的钱,打了他之后,他不紧不慢地握紧了拳头。他从北京文化中汲取了积极有益的东西,树立了顶天立地的人格形象。还有李四夫妇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正是北京大杂院培养出的精神火光。还有因祁瑞丰不救入狱的瑞宣而将之暴打的小崔,在生活的磨难中逐渐长大成熟的程长顺,勤劳、贤惠、隐忍的韵?梅……这些都是在古城北京的文化和市民氛围中成长、生活的小人物。
另外一类,则是贪图享乐、不知廉耻为何物的大赤包、蓝东阳、冠小荷、祁瑞丰之流。大赤包贪图富贵,一味想靠巴结日本人获得光鲜的生活。她靠揭发钱墨吟、巴结李空山当上了妓女检查所所长,希望利用自己的女儿招弟巴结日本司令,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蓝东阳不知国耻为何物,靠陷害他人爬上铁路学校校长的位子,靠“告发”师生、克扣学生伙食获取一己私利。而祈瑞丰则整个一败家子、市井无赖形象。这些生长在老北京的小人物,看惯了达官贵人、见识了荣华富贵,也希望自己能够人前显赫,受人“尊敬”,过上享受痛快的生活。
所有这些人物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浓厚的北京文化韵味,他们身上浸透着北京的文化心理和伦理风俗。老北京文化孕育出了勤劳、保守、中庸、隐忍、爱好和平,同时也滋长了贪图享乐、欺软怕硬、攀权附势、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