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焕菇凉
提起吕碧城,没有人不称赞的。她是民国的第一位才女,是中国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人称男有“李叔同”,女有“吕碧城”以此表明她在文学上的造诣。
吕碧城12岁所作的词阙就受到两江总督樊增祥的赞赏,20岁时入住民国最有影响的报纸《大公报》并成为主笔,受到社会各界名流的追捧;21岁时在严复的推荐下协助傅增湘筹办北洋女子公学,23岁时在傅增湘的提名下就任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的校长;30岁时任袁世凯总统府的秘书;35岁时成为腰缠万贯的商人。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被人称赞为“冰雪芙蓉色”的民国才女成为“民国第一剩女”,终生未嫁,于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龙病逝,享年61岁。
观其一生的经历,无论是成为《大公报》主笔,出任校长,亦或是被聘为总统府秘书,省委商贾,游历欧美,作为一个女人,在那个世纪更迭的年代都是非常优秀、非常出色,让人羡慕的女子。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熠熠生辉的女子却终生未嫁。
难道,吕碧城真的不受男性喜欢?相反,吕碧城在当时是深得社会各界名流的追捧,其中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就曾追求过她,李鸿章的侄子李经羲也追求过她,就连她的上司《大公报》的总经理英敛之对她也是爱慕有加,更别提一些文坛的名人。
那时的吕碧城眉清目秀,穿衣时髦,风姿绰约,气质不俗,眉宇间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大气,又有新时代女性的干练自信。可以说,吕碧城是人过之处均有艳羡者。
那么,吕碧城又怎落得成为“剩女”呢?笔者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吕碧城小时候遭遇了“退婚”的伤害,使得她对婚姻和爱情异常谨慎。吕碧城13岁之时,她的父亲吕凤岐过世,家道中落,她母亲因为是妾的身份能够继承的财产很少,并且险些被组人教唆的匪徒劫持。幸运的是,13岁的吕碧城机谨聪慧,她给父亲的朋友和学生写信告援,几经波折,不仅母亲得救,家产业也得以妥善解决。但不幸的是,也恰恰是因为此事,与吕碧城有婚约的汪家起了戒心,觉得如此小小年纪的吕碧城太“能干”,如何才能“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相夫教子呢?因此,汪家在吕家败落和吕碧城过于聪明之时,选择悔婚,提出退婚。退婚对于吕碧城来说是莫大的伤害,虽说她当时年纪较小,但因为退婚本身在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再加上吕碧城天生敏感、自尊心强,自此她便把婚姻看的非常谨慎,轻易不会许诺任何一人。
第二个原因呢,是吕碧城自身性格的原因。笔者讲到吕碧城胆识过人,也提及了她写诗登报大骂慈禧,文辞犀利,直击痛处。其实我们是可以发现的,吕碧城本人的性格是非常清高傲慢,也是非常激进的。她的事业是骄傲的,她在爱情里也是骄傲的,她才高八斗,出口成章,试想怎样的男人才能入她的眼呢?她外表骄傲,感情敏感自卑,一生偏执却也没有遇到一个真正懂的她内心的。她将自己伪装或者说练就成一个强大的女人,任何事情都做得非常棒,我想她要找的男人是一个除了和她在文学和精神,思想和意识到能够共舞的人,但更重要的是懂她的一颗脆弱敏感心的人。毕竟,吕碧城她是一个女人。
第三个原因,是吕碧城在后来和她的有人谈起感情时提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