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华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医疗产业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医疗产业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住房商品化是谁主推的?
住房商品化是邓小平主推的,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
最早提出住房商品化的是红旗杂志的苏星同志,民间人士给中央领导写信提倡住房商品化的是原重庆房管局的干部,住房商品化主推是邓小平同志。正是这些同志还有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领导,以及许多同志为真理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打破了我们几十年思想禁忌,才推动了住房制度改革
医药产业的意义?
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我市“五张名片”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具有较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不断深入,我市医药产业取得较大发展。但与省内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小、散、弱”问题仍然突出。
加快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型制药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医药产业发展,是实现我市医药产业后发赶超的现实需要,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医药产业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破解我市工业转型升级瓶颈、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提出要推翻“住房、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
这三项改革,就目前百姓感受,总体是失敗的。住房、医疗、教育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也特别吸金,而且很不方便。以医疗为例,到医院看病去挂号,排队、就诊、检查、取药、划价等等,楼上楼下丶前前后后,反反复复,很不方便。感觉不是普通大众所希望的结果。
建议相关部门领导应该亲自去,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去体验体验,应该不难找出解决办法的!
住房已经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房价高高在上,导致现在许多年轻人无法结婚。教育是教师课堂不好好教、课下设补习班,以金钱至上,教育为辅的师德师风为社会主流。医生是看病先得各种仪器检查,没有片子不看病,还有就是吃医药代表的回扣,总之,医院已经俨然是一家以金钱至上的“企业”。
不是要推翻。住房,教育,医疗是民生的三大要素,要做好这三项工作,涉及的面是非常广的,国家要制订或改变很多政策,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下子改变是不现实的,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慢慢地改善。
“医疗,教育,住房”确确实实是压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比喻很形象很现实,许许多多国人老百姓,在为这三样东西奋斗一生。这三项的改革是失败的。不是不能改好,而是真不真想把它改好的问题!就“医疗”一项来讲,记得几年前,四川神木县的模式,引起一定范围的极大关注,通过各方调研考量,确实可行,值得推广。可为什么后来就不了了之,消声匿迹了呢?这里边是否设计得一些利益集团的即得利益也不得而知。社会文明进步,老百姓理想的生活,就是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国家当重拳出击这三个领域,让社会厂更清明更文明。抛开这三大民生来谈进步文明,全都是扯淡!
到此结束,以上就是小华对于教育医疗产业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医疗产业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