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华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词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词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词牌名是什么意思
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常见的词牌名包括: 渔家傲:又名“渔歌子”“渔父词”等,代表作有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苏幕遮:又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代表作有梅尧臣的《苏幕遮·草》。 御街行:又名“孤雁儿”,代表作有范仲淹的《御街行·秋日怀旧》。 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代表作有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二、什么是词牌?
一首词,它有四部分构成:词牌名,题目,正文内容(一般有上阕与下阕)。古代写词有严格的格式,具体来说就是:词牌定调、韵,定格式。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截然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格式是一个词牌。但是,由于同一个格式有时有若干个变体,所以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因为各首词的词题不同,所以这种情况下,一般有词题。
特征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调与题目用“·”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是因为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片与片之间(或阕与阕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华对于词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词牌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