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华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三国是真的历史吗?
是真的,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或至265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184年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之乱,为了平息叛乱、安定地方,各地刺史、州牧被授权总揽地方军政大权,成就了军阀割据的基础。
189年汉灵帝死后,朝廷因宦官与大将军何进冲突引发内乱而被军阀董卓控制。董卓实施暴政,废立皇帝,各地诸侯军阀借此举兵反抗董卓。
190年董卓挟持朝廷从洛阳迁都长安,各地军阀则相互争斗,天下开始群雄割据的局面。192年董卓被司徒王允设计刺杀后,长安又被董卓余部李傕、郭汜等占领。汉献帝趁机东逃,于建安元年(196年)被曹操迎到许都。
曹操采纳“奉天子以令不臣”(俗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击败多股势力,于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袁绍,至208年时大致掌控了中国北方。然而占据优势兵力的曹操军于该年冬季的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后称帝,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次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亦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
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双方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后刘备在222年的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绝大部分。
刘备于223年病死,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至229年才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或者东吴。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渐渐被司马氏一手掌控。
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西晋于280年发动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二、三国真正的隐士高人是谁?和诸葛亮相比谁厉害?
关于三国的历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为刘备诚意很足,诸葛亮在隆中就向他讲述了三分天下的大势,并且告诉他该如何用兵,诸葛亮高卧隆中,就能算定天下大势,然而在襄阳山野之中,还有另外一个隐士高人,简直比诸葛亮更牛,却没人能请得动他。
荆州属于刘表的,刘表当初被朝廷封为荆州牧,但当时的荆州并不太平,他一人想要来接管这片区域,并不轻松,然而年轻时的刘表也非常人,他匹马入荆州,周旋于个方势力,最终成为荆州之主,刘表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娶了蔡家的女儿,跟当地豪门望族联合。
当时荆州一共有五个大族家庭,分别是庞氏、蒯(kuai)氏、黄氏、习氏、蔡氏,这五个家族之间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庞氏是以庞德公为代表,他的儿子庞山民娶了主公的二姐,而蒯氏中的蒯祺娶了诸葛亮的大姐,黄氏是以黄承彦为首,他又是诸葛亮的岳父,习氏是以习祯为代表,他的妹妹嫁给了庞统之弟,蔡氏代表人物是蔡讽,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黄承彦和刘表。
这些关系看起来十分复杂,但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这五个家族之间都有亲戚关系,刘表当初来到荆州,想要立足自然就娶了蔡氏中的女子,并且生下儿子刘琮,然而这五个家族中,最厉害的人物当属庞德公,他是襄阳著名隐士,隐居在荆州,刘表想请他出山相助。
根据《襄阳记》中的记载:"荆州牧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自往候之,谓公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公笑曰:'鸿鹄巢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龟鼋穴于深泉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趋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但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也就是说,刘表去请了庞德公好几次,都被拒绝了。
庞德公之所以不愿意出山,是看不上刘表的才能,认为这人不配自己辅佐,后来的事实的确证明了,刘表属于安逸之人,如果在和平年代,或许是个不错的荆州牧,可惜恰逢三国乱世,刘表这种人注定是要被人欺负的,幸亏他死得早,不如曹操就要把它抓起来杀了。
庞德公虽然不愿出山相助刘表,然而他还是教出了三个徒弟,即诸葛亮、庞统、司马徽,可见庞德公才是三国真正的隐士高人,而他是真的隐士,不想诸葛亮一样,高卧隆中是为了抬高身价,让刘备来请,庞德公是真隐,不愿意出山那种,从隐士的境界来说,他比诸葛亮更胜一筹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华对于三国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